学工部党支部2024年9月份党支部学习要点

发布时间:2024-09-12浏览次数:10

一、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1

二、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3

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 13

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14

五、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23

 


一、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党纪学习教育取得积极成效,要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善始善终抓好党纪学习教育任务落实,抓好党纪学习教育收尾工作。要常态化推进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综合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保障激励作用。要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更加有效遏制增量、清除存量。要引导推动党员、干部在遵规守纪前提下,勤奋工作、放手干事、锐意进取、积极作为。

  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830日召开会议,传达习近平的重要指示,审议《关于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对党纪学习教育进行总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蔡奇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希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党纪学习教育取得的成效,对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抓好贯彻落实。

  会议指出,这次党纪学习教育目前已基本结束。要总结运用党纪学习教育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纪律建设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事业的保障作用。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党的纪律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加大对“一把手”、年轻干部、新提拔干部的纪律培训力度,把纪律教育融入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要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纪律建设的成功经验,以高质量纪律建设推动党的建设上水平,推动全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准确运用“四种形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以精准规范执纪推动干部更好干事创业、担当作为。

 

 

二、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开拓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充分展现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邓小平同志在197812月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被誉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充分彰显了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和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重温这篇转折时期的重要文献,我们仍然能够从中获得深刻启示。

一、对“中国向何处去”历史抉择的深邃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领导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同时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曲折,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党和国家处在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顺应党和人民期待,以极大的政治勇气,推动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旗帜鲜明反对“两个凡是”,支持和领导真理标准问题讨论。19774月,邓小平同志致信党中央并转发全党,明确表示“两个凡是”不行,提出“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他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19785月,《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新华社转发产生很大影响。在邓小平同志领导和支持下,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成为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承认经济科技落后的现实,积极推动工作重点向现代化建设转移。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科学技术很落后,不承认落后不行。六十年代初,同世界先进水平比,我们在科技方面有差距,但不很大。”后来“我们在科技方面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拉大”。他强调:“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他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加速现代化建设,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

  推动各方面拨乱反正,谋划并推进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在科技教育拨乱反正上,邓小平同志强调,“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及时作出恢复高考的决定,提出“对知识分子除了精神上的鼓励,还要采取其他一些鼓励措施,包括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在清理城乡“左”的政策上,他积极推动建立岗位责任制,主张农村政策应适应农业生产力落后的现状,不能随便向更高生产关系过渡;强调国有企业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在对外开放问题上,他强调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发达不起来的,现在是我们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的时候了。在改革问题上,他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的这些思想和实践,为他在中央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奠定了基础,为开辟新的发展道路作了探索和准备。

二、提出开创新理论开辟新道路的指导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邓小平同志推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他领导全党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提出许多具有开创意义的重大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原来安排的是经济议题。会议开始后,在邓小平同志领导和众多老一辈革命家建议支持下,会议冲破“两个凡是”的禁区,敞开思想,畅所欲言,转而讨论和解决有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因势利导,根据情况的变化亲自拟写了讲话提纲,并数易其稿。他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实际上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围绕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着重阐述了三个重要思想观点,为开创新理论开辟新道路提供了重要指导方针。

  一是在思想路线上,明确指出思想僵化的原因及危害,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强调:“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他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他认为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他强调,解放思想必须真正实行无产阶级的民主集中制。党的领导就是要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对不正确的意见给以适当解释。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是在政治路线上,明确提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目的和原则,号召团结一致向前看,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邓小平同志指出,解决一些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分清一些人的功过,纠正一批重大的冤案、错案、假案,“这是解放思想的需要,也是安定团结的需要”,“目的正是为了向前看,正是为了顺利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对过去遗留的问题,应当解决好,原则是“有错必纠”,凡是过去搞错了的东西,统统应该改正。他强调,党内要分清理论是非、路线是非,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对于国际国内都很关心的对毛泽东同志和“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他指出,“毛泽东同志不是没有缺点、错误的,要求一个革命领袖没有缺点、错误,那不是马克思主义”,但“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他指出:“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三是在前进方向上,明确指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号召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的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政治的空谈往往淹没一切,要特别注意克服官僚主义。管理方法上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要向外国的先进管理方法学习,应该让地方和企业、生产队有更多的经营管理的自主权。管理体制上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赏罚严明,同时要切实保障工人农民个人的民主权利。在分配问题上,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在改革的方法上,提出后来概括为“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即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逐步推开,允许和鼓励这种试验。在改革开放的保障上,提出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实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面对的问题之复杂、阻力之巨大、任务之繁重,是前所未有的。邓小平同志以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善于创造性思维、善于打开新局面的锐气,挑起了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担。邓小平同志的这篇讲话,抓住了历史转折中最根本的问题,阐明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一系列重大政策,作出了改革开放的系统部署,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在实践基础上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全面改革、从沿海到内地扩大开放的方针,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对走好新征程、完成新使命的重要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新时代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可以从邓小平同志这篇宣言书中得到诸多宝贵启示。

  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邓小平同志是从思想路线着手,打破教条束缚,提出新任务新理论新道路新方针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始终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今天,我们面对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都需要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我们要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又从实践中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符合客观规律的新的理论概括,更好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邓小平同志坚决推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指导确立党的正确政治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康庄大道。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该改的坚定不移改,不该改的不改。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敢破敢立、敢闯敢试,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邓小平同志认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都要求必须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全面深化改革。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和制度保障。

  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革命,必须弘扬敢闯敢“冒”的斗争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每前进一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着困难和挑战、矛盾和斗争。在改革姓“社”还是姓“资”、姓“公”还是姓“私”、计划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西方所谓民主社会主义等重大原则问题上,都曾引发了一次次疑虑、困惑和争论。邓小平同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敢字当头,敢于负责、敢于斗争,强调“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特别是在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面临重大考验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同时他也告诫全党:“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进行的伟大斗争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在斗争内容和斗争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这就要求我们要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规律,提高斗争本领,特别是要主动迎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这样才能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自学)

 

 

 

 

 

 

 

 

 

 

 

 

 

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202486日)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创新,加快补齐教师队伍建设突出短板,强化高素质教师培养供给,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支撑。

  工作中要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引导广大教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践行教师群体共同价值追求。坚持教育家精神培育涵养,融入教师培养、发展,构建日常浸润、项目赋能、平台支撑的教师发展良好生态。坚持教育家精神弘扬践行,贯穿教师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各环节,筑牢教育家精神践行主阵地。坚持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建立完善教师标准体系,纳入教师管理评价全过程,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经过3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呈现新风貌,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成为常态,教师地位巩固提高,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建立健全教师定期理论学习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统筹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等资源,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轮训,增进广大教师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党建引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掌握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化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充分发挥教师、师范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注意做好在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和海外留学归国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落实好“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把教师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坚持党建带群建,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引领。

三、涵养高尚师德师风

  (三)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教师聘用合同,在教师聘用工作中严格考察把关。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准入、招聘引进、职称评聘、导师遴选、评优奖励、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各级组织人事和教育部门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考核及全面从严治党任务清单,与教育督导、重大人才工程评选、教育教学评估、学位授权审核、学位授权点评估等挂钩。学校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压实高校院(系)主要负责人责任。

  (四)引导教师自律自强。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坚决抵制损害党中央权威、国家利益的言行;模范遵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自觉捍卫教师职业尊严;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形象得体、言行雅正。加强科研诚信与优良教风学风建设,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通过典型案例强化警示教育。

  (五)加强师德师风培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教师培养的必修课,作为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重要任务,使广大教师把握其深刻内涵、做到知行合一。将师德师风和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开发教育家精神课程教材资源。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师德师风和教育家精神专题研修。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革命传统教育、国情社情考察、社会实践锻炼,引导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中涵养高尚师德和教育家精神。

  (六)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依规依纪依法查处师德违规行为,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严重师德违规行为,从严从重给予处理处分。落实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各地各高校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育系统巡视巡察和督查检查的重要内容。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落实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予以严肃问责。

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七)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支持师范院校建设,全面提升师范教育水平。坚持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第一职责,强化部属师范大学引领,大力支持师范院校“双一流”建设。以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为引领,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院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优秀教师。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优化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深化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优化师范院校评估指标,改革师范类专业认证,支持师范专业招生实施提前批次录取,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师范院校普遍建立数学、科技、工程类教育中心,加强师范生科技史教育,提高科普传播能力。加大对师范类专业研究生学位授权审核的支持力度。加强培养基本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加强英才教育师资培养。强化紧缺领域师资培养。

  (八)提高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贯穿教师发展全过程。推动相关高校优化课程设置,精选课程内容,夯实师范生坚实的学科基础。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强化学科素养提升,推动教师更新学科知识,紧跟学科发展。加强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培训,培育一批引领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革的骨干。将高校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提升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教师站在学科前沿开展教学、科研,创新教学模式方法。适应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趋势,支持高校教师开展跨学科学习与研究,加强学科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九)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强化高层次教师培养,为幼儿园、小学重点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教师,中学教师培养逐步实现以研究生层次为主。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强化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完善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体系,加强乡村教师培训,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支持高水平大学与高等职业院校、企业联合开展职业教育教师一体化培养培训,优化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推动高校将博士后作为教师重要来源。健全高校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推动教师积极应对新技术变革,着眼未来培养人才。

  (十)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完善国家教师资格制度,建立完善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招聘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优化教师岗位结构比例。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适应小班化、个性化教学需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科学和体育美育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配备,强化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配备管理。优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机制。深入实施教育人才“组团式”支援帮扶计划、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乡村首席教师岗位计划等。建立健全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和教师企业实践制度。

  (十一)营造教育家成长的良好环境。倡导教育家办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支持教师和校长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推进教师评价改革,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现象,推进发展性评价。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人才工程引领,高层次人才遴选和培育突出教书育人导向,让科学家同时成为教育家,充分发挥科学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将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等相融汇,提升教书育人质量。

五、加强教师权益保障

  (十二)加大各级各类教师待遇保障力度。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成果,强化高中、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落实好工资、社会保险等各项政策。研究提高教龄津贴标准。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保障教师课后服务工作合理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十三)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学校和有关部门要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依法惩处对教师的侮辱、诽谤、恶意炒作等言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学校和教育部门要支持教师维护合法权益。大力减轻教师负担,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为中小学、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减负松绑,充分保证教师从事主责主业。

六、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十四)厚植尊师重教文化。提高教师地位,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推进全社会涵养尊师文化,提振师道尊严,注重尊师教育,开展尊师活动,将尊师文化融入学生日常言行。发扬“传帮带”传统,通过教师入职、晋升、荣休等活动,浸润传承教育家精神。支持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采取多种方式尊师重教,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十五)加大教师荣誉表彰力度。加强对优秀教师激励奖励,完善相关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表彰奖励向乡村教师倾斜。

  (十六)创新开展教师宣传工作。宣传优秀教师典型。鼓励支持教育家精神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学术成果。强化教育、教师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推出更多讴歌优秀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文艺精品。用好新媒体等渠道,拓展教师宣传阵地。依托博物馆、展览馆和文化馆等,开展教育家精神主题展览。加强教师相关新闻舆论引导和监督,激浊扬清、弘扬正气。

  (十七)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深入实施学风传承行动等活动,传播教育家思想、展现教育家风貌。将弘扬教育家精神纳入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传播中国教育声音,贡献中国教育智慧。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结合实际抓好本意见贯彻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各类学校要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基础性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保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学校了解教师情况,为广大教师办实事、解难事。

五、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

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

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820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精神和严的要求,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抓落实上。

  会议强调,中办、国办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党内法规,要扎实有力推动落地见效。进一步从严精简文件,加大审核把关力度,在量的管控和质的提升上双向发力。进一步从严精简会议,提升会议质量效率。进一步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切实把面向基层的督查检查考核总量减下来、频次统筹好。进一步规范借调干部,把已有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下来上升为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持续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稳步推进数字赋能基层工作。进一步规范明晰基层权责,因地制宜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统筹为基层减负与赋能,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进一步规范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立足实际,注重实效。

  会议强调,要加强学习宣传,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工作理念和方式,教育引导基层干部深刻认识“减负”不是“减责任”、“减担当”,更加积极主动开拓进取、真抓实干。要完善配套制度机制,进一步细化要求、明晰流程、厘清责任。加强工作督促指导,压实主体责任,常态化做好典型问题核查通报,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省级党委和政府要发挥表率示范作用,把规定要求落实到各条线各领域各环节,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断取得实效。

  专项工作机制成员单位、有关部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